懷孕生孩子是幸福的事,只要提前了解孕期營養小知識,媽咪們就可以享受孕期,母嬰的健康自然可以得到兼顧! |
相信新手爸媽們還記得當初得知懷孕的喜悅和感動吧!孕育寶寶的過程中,新手媽咪們會遇到的煩惱也漸漸增加—擔心寶寶在肚子裡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盲目吃太多造成體重難以恢復、種種營養迷思束縛等…造成媽咪們心理負擔增加,進而影響自己的健康。本篇文章特別為媽咪們網羅從備孕、懷孕中到產後所需攝取的營養素,讓媽咪可以在照顧寶寶的營養同時,也可以補到自己的身子!
文章目錄: 一、備孕期~孕早期(孕前1個月~懷孕3個月) 1. 葉酸(維生素B9) 2. 維生素B12 3. 維生素D 二、懷孕中後期(孕中4~9個月) 1. 鐵 2. 碘 3. 蛋白質 4. 鈣 5. 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Omega-3 PUFA) 6. 膳食纖維或益生菌 三、產後哺乳期 1. 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Omega-3 PUFA) 2. 蛋白質 3. 綜合維生素 四、貝比優精選4大營養素及2大代謝力,帶你精準補充營養素! |
備孕期~孕早期營養(孕前1個月~懷孕3個月)
想要順利自然受孕,媽咪們孕前良好的營養狀態是首要的受孕條件!
-
葉酸(維生素B9)
葉酸可是備孕養卵及懷孕期必備水溶性營養素,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葉酸的攝取可預防發生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如:唇顎裂,無腦兒、脊柱裂或隱性脊柱裂等、自發性流產、早產、出生體重過輕等情形。對孕媽咪來說,也可避免孕期氣色不足、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而懷孕中期攝取葉酸,可幫助造血與細胞DNA複製。
國民健康署建議:
![]() ![]() 基因小知識: ![]() 【備孕或孕早期一次檢測葉酸代謝與常見隱性遺傳疾病基因 >>>五合一基因檢測】 |
-
維生素B12
若您知道備孕必須攝取葉酸,維生素B12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水溶性維生素之一。維生素B12僅靠攝取動物性食品獲得,與葉酸功能相似,幫助生成紅血球與促進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以及DNA合成等。若孕期中缺乏維生素B12,可能會導致孕媽咪頭暈、倦怠、胎兒神經管缺陷問題、早產風險增加等。
國民健康署建議:
![]() ![]() |
-
維生素D
維生素D除了可以幫助腸胃道鈣質吸收及降低發炎反應,也是維持心血管功能及免疫調節的重要營養素。寶寶如果缺乏維生素D,腸胃道吸收鈣質效率降低,導致骨骼中的鈣離子持續釋放到血液中,易導致佝僂症或軟骨症。對媽咪而言,缺乏維生素D也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情緒不穩定。
國民健康署建議:
![]() ![]() |
懷孕中後期營養(孕中4~9個月)
懷孕第二期為胎兒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此時胎兒器官逐漸發育形成,寶寶體重也逐漸增加,故飲食重點則為增加飲食攝取量以應付所需。
-
鐵
鐵是製造血紅素的重要元素,懷孕時母體的血液量會增加,後期分娩會流失大量鐵質;加上胎兒也會從母體吸收大量鐵質,作為出生後發育需求做準備,造成媽咪對鐵質的需求量大增。如果無法維持足夠的鐵含量,可能導致孕婦缺鐵性貧血或是胎兒發育不良。建議孕婦在懷孕中期和後期補充鐵質,有助於降低貧血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建議:
![]() ![]() |
-
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必備的營養素,有助於調節代謝與生長發育,孕婦懷孕時缺碘不僅容易覺得疲倦、怕冷、引發甲狀腺腫大以外;還可能影響胎兒及幼童的腦部及神經發育,造成呆小症、新生兒智能發育不足、生長遲緩等,甚至增加嬰兒的死亡率。
國民健康署建議:
![]() ![]() |
-
蛋白質
蛋白質是胎兒器官發育與細胞分化重要的營養素,建議媽咪從懷孕中期就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以養胎不養胖,讓寶寶頭好壯壯。每日要比一般人多300大卡的熱量和10公克的蛋白質。
![]() |
-
鈣
鈣質在懷孕中後期可提供胎兒骨骼發展及牙齒生長所需,也可減少孕婦抽筋、防止中年後骨質疏鬆等問題發生,因此在懷孕與哺乳期都應持續攝取充足的鈣質。
國民健康署建議:
![]() ![]() |
-
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Omega-3 PUFA)
Omega-3 PUFA 可幫助寶寶心智、視覺與免疫系統發展,其中PUFA中的DHA和EPA最為重要。研究指出孕期與哺乳期間攝取足夠的DHA和EPA有助於胎兒的腦部神經細胞、視網膜細胞與神經組織的發育。這些人體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卻無法由身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攝取。
![]() ![]() |
-
膳食纖維或益生菌
懷孕後期寶寶會壓迫到媽媽的腸胃,可能造成腸胃道蠕動與消化不順暢、飽脹感與便秘問題,此時孕媽咪可以攝取膳食纖維及水分,幫助消化與改善便秘問題。
![]() |
產後哺乳期營養
寶寶出生至一歲前是生長發育最快速的階段,而當中 0~6 個月母乳哺餵時期更是寶寶視覺、聽覺、認知等大腦神經發育,以及骨骼發育、紅血球生長、腸道菌相及免疫力建構的重要時刻。母乳作為媽咪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不僅含有抗體可降低寶寶病菌感染風險,還提供最適合初生嬰兒成長所需要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建議媽咪仍需補充懷孕與分娩時期流失的鈣、鐵,烹調料理以清淡少油為主,不建議此時進行減肥,以免影響母乳分泌和自身健康。
-
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Omega-3 PUFA)
母乳是全母乳寶寶獲得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的唯一來源,在哺乳期間攝取充足的PUFA將有助於增加母乳中DHA與EPA的含量,幫助降低寶寶的過敏反應及提升寶寶的注意力,降低孩童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機率。對產後媽咪而言,攝取足夠的Omega-3還可預防女性乳癌與大腸癌的發生,減少產後憂鬱症、失智症及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
-
蛋白質
不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媽咪,產後傷口癒合需要補充大量蛋白質,以幫助受傷組織修復和提供熱量。有哺乳需求的媽咪每天需要比一般人多攝取500大卡,以滿足哺乳的營養需求。
-
綜合維生素
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會影響泌乳量和母乳的品質,也會影響產後身材和體力的恢復,所以孕期補充的維生素在產後也需維持補充,幫助修復身體和營養吸收;可多攝取蔬菜或水果補充維生素A和C。
延伸閱讀>>> 擔心媽媽的乳汁不夠營養?讓母乳營養基因檢測告訴你答案!以科學哺乳享受美好的哺育時光!
建議孕媽咪與哺乳媽咪們要保持均衡飲食,廣泛攝取6大類食物,如有需要可尋求專業醫師或營養師諮詢營養建議,最重要的是時刻保持心情愉悅,對寶寶的發育和媽咪的健康都大有幫助喔!
【*** 以上飲食與營養建議整理僅供參考,狀況因人而異,建議與專業醫師或營養師諮詢】
參考資料:
1. 國民健康署,《孕產期營養參考手冊》
2. 國民健康署,《孕前補充葉酸 助寶貝健康成長》
3. Science Dail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Medicine, "Vitamin D may be key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4. 國民健康署,《孕期關鍵營養3+1 助你好孕》
5. 國民健康署,《備孕期間準備好,預防貧血沒煩惱》
6. 嬰兒與母親,《懷孕後期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補足3大必要營養素》
7. 國民健康署,《懷孕第28週-孕期28週的飲食重點》
8. NCBI Pubmed,“Omega-3 fatty acids EPA and DHA: health benefits throughout life”
9. NCBI Pubmed,“Dietary omega-3 fatty acids for women”
10. 孕產婦關懷網站,《哺乳媽媽該怎麼吃?》
|
撰文/April Gan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1/11/3
(#台灣基康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