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被呼籲需要注意均衡飲食,以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甚至是癌症等疾病的發生。但你知道除了吃的食品外,日常用品也可能潛藏健康危害進而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嗎?本篇文章將帶大家認識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環境毒物,以及累積在體內可能引起的慢性疾病風險。 |
文章目錄: 一、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二、檢視生活中環境荷爾蒙的來源 1. 塑化劑 2. 防腐劑 3. 雙酚類及清潔劑 三、環境荷爾蒙累積超標對人體的慢性危害 1. 免疫系統疾病 2. 內分泌與生殖系統疾病 3. 神經系統疾病 4. 癌症 四、提早檢測體內超標之環境荷爾蒙,教你精準避免 |
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或許大家對『環境荷爾蒙』這個名詞較不熟悉,但相信對『塑化劑』、『防腐劑』等的添加劑應該並不陌生。其實,這些物質都屬於環境荷爾蒙(Xenoestrogen),因被人體攝取後會擾亂內分泌系統的運作,造成正常荷爾蒙作用紊亂,從而影響體內免疫、神經系統的正常調控或功能,因此又被稱作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EDC)。
由於它們的分子結構與我們身體的內分泌激素相似,所以容易造成人體以為是自身的內分泌激素而不當使用,因而造成功能失調;加上環境荷爾蒙潛藏在我們周遭的生活用品當中,不僅容易忽略其危害性,長期使用情況下, 致使體內毒素默默累積, 進而引發慢性疾病的產生。
檢視生活中環境荷爾蒙的來源
隨著科技發達與便利,日常生活用品種類繁多且成分越趨複雜,使得環境荷爾蒙隱身在我們的生活習慣中。最為人知的例子如塑料製品、美妝用品及香氛類清潔劑,以及農藥,甚至是工業排放造成的空氣或水源污染等,都潛藏著健康隱形殺手—環境荷爾蒙。以下列出日常生活中較常接觸到的環境毒物類別與來源:
-
塑化劑(Phthalate)
臺灣素有『塑膠王國』之稱,因國人日常生活中經常離不開塑料或相關製品。「塑化劑」是一種用以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一般加在聚氯乙烯(PVC)中以增加塑料材質的延展性和幫助塑形,且塑化劑也可以作為定香劑使用。而最常用於PVC的塑化劑,是一群稱為鄰苯二甲酸酯的化學物質,如DEHP與DBP。舉凡塑料用品如:免洗餐具、塑膠器皿、有塑膠淋膜圖層之紙容器、寶特瓶、手搖飲料封膜、化妝品、保養品,及香水等都含有塑化劑的成分。
環境中的廢棄塑料用品若沒有被妥善處理,可能導致塑化劑溶出或形成微粒懸浮於空氣中或汙染至水源,以致被人類不經意攝取。微量的塑化劑雖會經由身體新陳代謝自動排出,但如果慢性且持續的暴露,累積過量的塑化劑可能會造成人體各類器官系統的功能異常。
-
防腐劑(Paraben)
防腐劑是用以抑制微生物生長並避免物品發霉或食品腐敗的添加物。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即為常見的防腐劑種類,常使用在美妝保養品中, 接觸時可能會因個人體質因素引起接觸性發炎、過敏反應等, 甚至在塗抹含特定防腐劑的產品後,經陽光照射而加重皮膚病變風險。
-
雙酚類及清潔劑
-
雙酚A(Bisphenol A)
「雙酚A」常作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環氧樹脂,與其他聚合性材料的製造原料。由於PC常用於製作塑膠杯具,導致經過飲用水的盛裝與攝取而進入人體;環氧樹脂製造的地板、油漆、電子設備與電路板則可能透過空氣中的灰塵吸附,而無意間讓毒性物質吸進體內。另雙酚A也用於生產感熱紙及作為食品罐頭的塗層,這些都是民眾經常會接觸到的物品及食品。
-
三氯沙(Triclosan)
「三氯沙」為一種殺菌劑,可以降低及控制微生物生長,通常添加於清潔用品及化妝品中,作為抗菌及防腐等用途,如牙膏、除臭劑、洗手乳、沐浴乳、香皂及洗面乳等都可能會使用到三氯沙。
環境荷爾蒙累積超標對人體的慢性危害
-
免疫系統疾病
研究顯示環境荷爾蒙會干擾免疫細胞的運作,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受影響,而免疫系統的改變可能與人類發炎性疾病的發展有關。
國衛院研究曾指出塑化劑(DEHP)進入人體後會影響基因調控機制,抑制人類重要的免疫細胞 — 類漿樹突細胞的功能,降低抵抗病菌的效力,進而促使過敏發炎反應、氣喘,甚至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等症狀發生。
-
內分泌與生殖系統疾病
由於環境荷爾蒙可以模仿體內荷爾蒙,讓身體誤認為『自己人』,因而導致代謝系統異常,或引發代謝相關疾病的發生。根據國外醫學期刊《The Lancet》對於環境荷爾蒙及糖尿病的關聯性研究顯示,環境荷爾蒙是造成肥胖及糖尿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環境荷爾蒙可透過干擾甲狀腺素分泌,進而影響甲狀腺素所調控的生理功能,包含:新陳代謝功能與體溫恆定等。有研究指出長期暴露在塑化劑與三氯沙的影響下,將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進一步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環境荷爾蒙也會導致生殖功能異常,包括降低精蟲數量與活動力、影響卵巢功能、提高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甚至導致男女性不孕。女性懷孕期間或嬰幼兒發育過程中若暴露在過量的環境荷爾蒙之下,特別容易對男寶寶的性器官發育造成影響,例如隱睪症、性器官短小、尿道下裂風險提高等;對女寶寶造成的影響主要為雌激素過多,可能導致性早熟的情況發生(一般指8歲前的女童出現第二性徵發育)。
【延伸閱讀: 零症狀就悄悄害你不孕!重金屬與環境荷爾蒙是潛藏原因】
-
神經系統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關係密不可分,舉例促甲狀腺素的分泌主要由腦垂腺和下視丘所調控,若中樞神經系統受到環境荷爾蒙干擾也會進而影響內分泌系統。孕婦若因接觸過量環境荷爾蒙導致甲狀腺素分泌下降,亦會造成胎兒甲狀腺素獲取不足,進而影響胎兒發育甚至智商表現。若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運作,則會造成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患病風險上升。
-
癌症
研究指出塑化劑,如DEHP或雙酚類會干擾體內性激素(雄性激素或雌激素)的運作,導致影響性腺的發育與正常功能,提高性腺癌症患病的風險,包含男性睪丸癌、前列腺癌;女性乳癌及卵巢癌。
提早檢測體內超標之環境荷爾蒙,教你精準避免
那我們要如何知道體內哪些環境荷爾蒙累積過多呢?可以定期透過環境毒物危害因子檢測(環金安)來評估當下身體是否有環境毒物偏高的情況,達到早期發現早期阻斷, 以有效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只要提早檢測,精準檢驗環境毒物於體內的累積量, 將有助於我們評估自身生活習慣與生活用品的安全性,有效遠離暴露來源,就能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讓您可以吃得健康,用得安心!
參考資料
- Science Daily,‘Evidence of 'hormone disruptor' chemical threats grows’
-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雙酚A》
- 國家衛生研究院,《塑化劑等環境污染物與芳香烴受體間的相互作用調控免疫調節性細胞及活體過敏性反應》
NHRI & KMU report functional impacts of common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cluding phthalates) and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on allergic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 The Lancet of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EDCs: time to take action‘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環境荷爾蒙資訊網站 ,《生活中3大有害化學物質,增加不孕與性早熟風險》
|
撰文/April Gan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1/08/19
(#台灣基康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