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是影響許多女性的「小毛病,大問題!」。隨著經痛程度不同,所造成的麻煩除了生理上的不適外,嚴重時更容易讓人誤會有公主病或甚至造成職場上的困擾,例如常請生理假,以至於被認為愛偷懶,長期下來,本應正常的每月的生理現象竟成為女性朋友的惡夢。 |
根據調查,全世界有50-90%的女性有經痛困擾,一個丹麥收集32,000位15-45歲女性的研究指出,女性因經痛平均工作產能降低時數為每年23.2天,等於是一年將近有2/3個月無法好好工作,由此可見經痛對於女性的影響不容忽視。
1.原發性經痛:通常從青春期開始,會反覆出現,疼痛的感覺像是被束縛住的,有時候會突然陣痛,有時候也會隱隱作痛。這類型的疼痛一般從月經前1-2天開始,隨經血開始後的12-72小時內逐漸消失,原發性經痛是由於前列腺素在月經期間過度分泌導致子宮收縮的疼痛。 疼痛部位通常發生在下腹部,集中在身體中線上,有些女生也會有背與大腿的痠痛,除此之外還會有噁心、腹瀉、疲倦、頭痛等症狀。
2.次發性經痛:疼痛感與原發性經痛基本上相同,通常發生於25歲之後,且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所以若以前無經痛症狀,突然開始經痛時就要特別小心,但是也要注意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症從青少年時期就有可能發生。而通常止痛藥在次發性經痛的女性身上無效。
了解經痛的成因後,協助舒緩經痛的課題也非常重要,先行掌握經痛照護四大招,才能在經痛發生時幫助自己也照顧他人。
照顧經痛第一招:熱敷
醫學研究中,經痛發生時可以透過熱敷來緩解經痛,熱敷的效果甚至還比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還來得好,但較含有布洛芬(Ibuprofen)只止痛藥來得差,所以當女性友人經痛時,給她一個暖暖包或是熱水袋,會是一個非常有幫助的方法。
照顧經痛第二招:運動
雖然經痛時通常只會想蜷曲在床上休息,但是醫學證實比起沒有運動的女生,有運動者的經痛程度較輕,推測是因為運動時會增加黃體素(Progesterone)、降低疼痛因子(Pain mediator)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可以嘗試走走路或伸展,不只可以活動筋骨也可以轉移注意力,所以別再誤會女生經痛不能運動了,適度運動反而可以緩解疼痛。
照顧經痛第三招:止痛藥/避孕藥
止痛藥對於原發性經痛者來說可以有顯著的效果,若吃了止痛藥還是無法緩解時,就要小心可能是次發性經痛,建議前往婦產科檢查是不是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 避孕藥也是可以緩解疼痛的常用藥品,不一定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才能使用,而是沒有生育規劃的女性,都可以向婦產科醫師諮詢,使用避孕藥來緩減經痛。
照顧經痛女性第四招:不要忽略次發性經痛
若經痛是因為疾病(次發性經痛)所導致,是需要被治療的,通常經痛嚴重到需要每個月請假的人,多屬於此類。有些女性由於不敢面對身體的求救訊號而延誤就醫,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均被延誤確診6-10年之久,最終導致患者不孕的情況(有50%的不孕症病患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所以當身邊有人有上述次發性經痛的症狀時,可以鼓勵她去看婦產科。
就醫時會發生哪些事呢?
到婦產科就醫時,醫師會先詢問症狀及以往經痛的狀況做初步判斷,但因為經痛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疾病,因此醫師會透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判斷病人的經痛是否為疾病所造成:
1.內診:通常會針對有性經驗的成人進行,透過內診可以大致分別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以及器官本身的結構異常。其中有4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在內診時可以發現有骨盆腔的異常。
2.抽血檢驗:使用艾朵篩(isoAAT)檢驗可以了解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檢驗淋病與披衣菌可以了解是否有骨盆腔發炎。
3.陰道/腹部超音波:陰道超音波則可以看到卵巢、輸卵管、寬韌帶等異常,還有子宮肌瘤、其他子宮異常,但是子宮肌腺症一般較難透過陰道超音波檢查到,腹部超音波也較難發現小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4.腹腔鏡:要確診為次發性經痛的唯一途徑需透過腹腔鏡,腹腔鏡是在腹部上開2-4個約1公分的傷口,放入器械將視野放大傳送到螢幕上,觀看子宮、卵巢等器官是否有異常。 綜合以上敘述,於經痛來臨時,可試著透過熱敷、止痛藥、運動來緩解,若當這些方法都沒效時,要注意是否有次發性經痛的可能,鼓起勇氣走進診間面對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守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文章來源:Heho編輯部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0/03/16
(#台灣基康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