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外食為什麼不好?外食族容易出現的5大健康問題
目前台灣人的飲食越來越方便,還有許多種類的外食選擇,可能在家裡時懶得自己煮,或是上班沒時間煮菜,這時候手機打開就能叫外送,方便許多,造成現代人的飲食型態大多都是「外食」為主,但常聽到大家說外食不好,為什麼會不好呢?

外食族容易營養失衡
- 一般外食為了凸顯鹹、辣、酸、甜等等的味道,食物上幾乎都有調味過多的問題。有些雖然吃起來不會覺得太鹹,其實是因為有加了許多的糖去中和口感上的味道。
- 外食非常容易缺乏足夠的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導致熱量過剩、營養失衡,像許多外食族的蔬菜攝取是偏少的,如果這時飲食都為油炸與醃製物居多,會容易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而影響腸胃健康。
高油高鹽,強化外食族三高風險
- 攝取太多的反式脂肪都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之類的慢性病。反式脂肪也很常在外食中看見,比如奶油球、奶精、乳瑪琳等等,某些餐廳或小吃、路邊攤,重複使用可耐高溫的油品煎炸食物,也會帶來反式脂肪。外食為了提升餐點的口感,會使用大量油脂、鹽分和糖分,導致熱量攝取過高,增加肥胖和三高的風險,像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導致膳食纖維缺乏,影響腸胃後也有可能導致代謝的問題。
外食添加物,誘發外食族的慢性病|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味精、人工色素等,長期累積在體內可能影響肝腎功能,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 人工色素:
如黃色5號(Tartrazine),常見於加工零食、飲料和糖果中。這一類的色素可能引發兒童過動、哮喘和行為問題。 - 防腐劑:
例如BHA(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 是一種合成抗氧化劑,主要用於防止食物中的油脂氧化變質,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常會用在零食(如洋芋片)、人造奶油、冷凍食品以及罐頭和肉製品中,BHA被認為可能具致癌性,可能還會導致身體功能受損相關。 - 乳化劑:
如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 80)和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常見於沙拉醬、烘焙食品和冰淇淋中。這些乳化劑可能會改變腸道細菌,導致炎發炎,進而增加大腸癌風險,並增加血糖和胰島素抵抗,引發糖尿病。 - 高果糖玉米糖漿:
常會用在飲料、甜點當中,果糖在肝臟中代謝,過量會直接轉化為脂肪,導致脂肪肝和內臟脂肪堆積,果糖也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會促進胰島素抵抗,提升2型糖尿病風險,容易影響大腦多巴胺分泌,造成甜食成癮,導致暴飲暴食與肥胖。
外食族高熱量飲食,導致肥胖與代謝症候群
- 甜飲、炸物與高熱量快餐讓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肥胖,進一步引發脂肪肝、胰島素阻抗等代謝問題。
外食族與鈉含量的關聯
外食族一定很常聽到「鈉含量」這個詞,鈉含量對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礦物質,可以維持細胞功能、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的必要物質,負責平衡身體內的鈉含量是腎臟,在鈉含量低時,把鈉儲存在體內,鈉含量高時,會尿液中排除一些鈉,讓多餘的鈉能排出體外
但當鈉攝取太多時,則會造成腎臟負擔,無法排除鈉時,鈉會在血液中聚集,鈉會滯留水份,導致血量增加,長久下來則會導致高血壓,增加中風和心臟病風險。
但當鈉攝取太多時,則會造成腎臟負擔,無法排除鈉時,鈉會在血液中聚集,鈉會滯留水份,導致血量增加,長久下來則會導致高血壓,增加中風和心臟病風險。
組織 | 每日建議鈉攝取量 |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2,000毫克 |
美國心臟協會 (AHA) | ≤1,500毫克 |
台灣國健署 | ≤2,400毫克 |
食物類型 | 平均鈉含量 (毫克) | 說明 |
---|---|---|
速食炸雞 (1份) | 1,500-2,500 | 高油高鹽,提升心血管風險 |
牛肉麵 (1碗) | 2,000-3,000 | 湯底含大量鈉,建議少喝湯 |
鹽酥雞 (1份) | 1,800-2,500 | 鹽分高且油炸,影響代謝健康 |
披薩 (2片) | 1,000-1,500 | 醬料與起司含大量鈉 |
拉麵 (1碗) | 2,200-3,500 | 湯底鈉含量極高,易超標 |
超商便當 (1份) | 1,200-2,000 | 調味料、加工肉品含高鈉 |
醃製泡菜 (100克) | 900-1,200 | 高鈉食物,常食影響血壓 |
熱狗 (1根) | 700-900 | 加工食品鈉含量偏高 |
豆腐乳 (1小塊) | 800-1,000 | 高鈉調味品,需適量攝取 |
罐頭玉米 (100克) | 300-500 | 加工食品鈉含量需注意 |
外食族的健康如何改善?

外食族需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 選擇含蛋白質、全穀類與大量蔬菜的組合,如日式便當(鮭魚、糙米、溫泉蛋、燙青菜)。少用重口味醬料,增加天然食材的原味攝取。
外食族也要控制油、鹽、糖攝取,保護心血管健康
- 少油:選擇蒸、烤、滷,避免油炸與重勾芡。
- 少鹽:點餐時請求減鹽調味,選擇原味湯品或蔬食沙拉。
- 少糖:戒除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或檸檬水。
外食族更要多攝取膳食纖維,維持腸胃健康
- 增加蔬果份量:每日至少攝取五份蔬果,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
- 選全穀主食:如糙米、五穀飯,幫助穩定血糖並提升飽足感。
每日補充足夠水分,維持新陳代謝
- 每日飲水量建議達體重(公斤) × 30ml。
- 多喝檸檬水或無糖花草茶促進代謝並維持腎功能。
外食需要減少添加物選擇
- 選擇天然、未經加工的食物:如新鮮蔬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質。
- 閱讀食品成分標示:避免選購含有過多人工添加物的產品。
- 多喝水:每日攝取足夠的水分,有助於促進身體代謝,排出毒素。
- 保持規律的運動和睡眠:有助於增強身體的解毒和代謝能力。
外食族與環境荷爾蒙關係
- 外食包裝中的環境荷爾蒙暴露
外帶餐盒、塑膠袋及保鮮膜常含雙酚A (BPA) 和鄰苯二甲酸酯等環境荷爾蒙,經高溫或長期接觸會滲入食物,進入人體後干擾內分泌系統。
- 加工食品中的荷爾蒙干擾物
外食常見的油炸物、醃製品和罐頭食品含有防腐劑與人工香料,這些成分可能模擬或干擾體內荷爾蒙功能,增加代謝疾病風險。
- 肉類與乳製品中的激素殘留
部分快餐與燒烤肉品可能來自使用生長激素或抗生素的畜牧業,這些殘留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影響荷爾蒙平衡,增加罹患乳腺癌或前列腺癌風險。
- 高鈉高油飲食加重荷爾蒙紊亂
外食中常見的高鹽、高糖與反式脂肪飲食會促發慢性發炎反應,影響胰島素敏感度,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進一步提高糖尿病與多囊卵巢症候群風險。
學名 | 俗名 | 作用 | 攝取過多的風險 |
---|---|---|---|
L-麩酸鈉 | 味精 | 增強食品鮮味 | 可能引起頭痛、過敏反應 |
碳酸氫鈉 | 小蘇打粉 | 膨脹劑,常用於烘焙食品 | 大量攝取可能導致脹氣和胃部不適 |
己二烯酸 | 山梨酸 | 防腐劑,延長食品保存期限 | 可能引起腸胃道不適 |
苯甲酸 | 安息香酸 | 防腐劑,抑制微生物生長 | 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和腸胃道不適 |
L-抗壞血酸 | 維生素C | 抗氧化劑,防止食品氧化變質 | 過量攝取可能導致腎結石 |
亞硝酸鈉 | 亞硝酸鹽 | 防腐劑,常用於加工肉製品,預防肉毒桿菌 | 可能增加致癌風險,尤其是腸胃道癌症 |
生育醇 | 維生素E | 抗氧化劑,延緩油脂氧化 | 大量攝取可能干擾凝血機制 |
硝酸鈉 | 硝酸鹽 | 防腐劑,常用於加工肉製品 | 同上,可能增加致癌風險 |
醋酸 | 醋酸 | 調味劑,增加酸味 | 過量攝取可能導致牙齒腐蝕和胃部不適 |
檸檬酸 | 檸檬酸 | 調味劑,增加酸味,並作為抗氧化劑 | 過量攝取可能導致牙齒腐蝕和胃部不適 |
甘油 | 甘油 | 增濕劑,保持食品濕潤 | 大量攝取可能導致腹瀉 |
黃原膠 | 黃原膠 | 增稠劑,改變食品的質地 | 大量攝取可能導致胃部不適和腹瀉 |
環境荷爾蒙|如何檢測自身體內環境荷爾蒙?
目前可以透過環境毒物危害因子檢測「環金安」來檢測自身與環境賀爾蒙接觸的程度
檢測項目
|
項目分類
|
細項內容
|
---|---|---|
環境荷爾蒙分析
|
塑化劑(5項)
|
MMP、MEP、MnBP、MBzP、MEHP
|
防腐劑(4項)
|
MP、EP、PP、BP
|
|
酚類(5項)
|
NP、OP、BP、BPA、Triclosan
|
|
毒性元素分析
|
高毒性元素(6項)
|
鉛、汞、鎘、砷、鎳、鋁
|
貝毒性元素(6項)
|
銻、鋇、鈹、鉍、鉈、錫
|
|
其他毒性元素(3項)
|
鈀、鉑、銀
|
|
營養元素分析
|
營養礦物質(3項)
|
鈣、鎂、鉀
|
微量營養元素(8項)
|
鐵、硒、錳、鉻、釩、鉬、鈷、鋰
|
|
其他營養元素(2項)
|
銅、鋅
|
在環金安的檢測項目中,可以分成三大類:
環境荷爾蒙分析
透過環金安的篩檢,能讓我們正視環境中的物品,是否已經長期殘留在你的身體中,而可能導致身體荷爾蒙失調。
毒性元素分析
毒性重金屬人體吸收超標後,雖然沒有明顯的症狀反應,但長期接觸極可能是造成各種疾病、身體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
營養元素分析
了解身體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的狀態,是判斷身體營養平衡狀態的方式。
透過營養元素的表現,可以檢視身體於新陳代謝是否有所滿足,以評估生理反應(例如是否因營養元素不平衡影響離子吸收、造成生理反應調節失衡等)。
環金安檢測流程
-
受檢者簽署同意書
-
抽取血液及尿液進行分析(依項目而定)
-
送至實驗室分析
- 檢測通常需要14個工作天出具報告,可提供專業諮詢。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5/4/10
(#台灣基康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