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過敏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國人盛行率高達 25% ,幾乎每 4 個小朋友,就有 1 個有過敏症狀,最常見的四大過敏症狀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與氣喘,若症狀嚴重將大大地影響生活品質。而究竟過敏是如何引起的呢?除了遺傳與環境因素外,目前研究也發現,過敏體質的形成竟與「腸道菌叢」健康與否有關。 |
腸道菌叢如何組成?嬰幼兒時期最為關鍵
嬰幼兒時期是建立腸道菌叢最重要的階段,而在出生的那一刻起,腸道菌叢將會受到母親生產時所選擇的方式而影響[1]。
自然產 | 剖腹產 |
經由產道,故自然產的寶寶腸道菌種大多來源於母親的產道菌叢環境。 | 未與產道接觸,故剖腹產的寶寶腸道菌種來源自母親皮膚表面的細菌為主。 |
然而,寶寶腸道菌叢的組成雖會受生產方式而影響,但卻非永久不變,後續還會隨著吃進去的營養成分逐漸發生改變,其中以母乳中的「母乳寡糖」含量最為關鍵。
HMO 母乳寡糖:寶寶腸道益生菌的專屬營養品
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由母親的乳腺細胞製造,並會分泌至母乳之中,做為寶寶腸道益生菌的專屬營養品,是母乳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研究顯示,高達 99% 的母乳寡糖能夠被特定的益生菌種所吸收(如比菲德氏菌 B. bifidum 與嬰兒雙歧桿菌 B. infantis 等),促使寶寶腸道中的益生菌大量生長,因而在與壞菌的生存競爭中取得數量優勢,如此建立起的健康腸道菌叢,可以減少寶寶腸絞痛、脹氣等引起的哭鬧狀況[2]。
而健康腸道菌叢可防治過敏的原因,主要源自於益生菌所分泌的短鏈脂肪酸(SCFA)能刺激腸道免疫微環境中的樹突細胞活化,以分泌出細胞激素 TGF-β [3] ,TGF-β 可再進一步活化「調節性 T 淋巴球」,而這些被活化的調節性 T 淋巴球自身也會釋放大量 TGF-β 刺激更多的樹突細胞活化,形成正回饋循環。TGF-β 與調節性 T 淋巴球兩者除了能抑制腸道的食物過敏外,也會移行至血液循環中,降低血中的 IgE 抗體濃度,避免大量 IgE 抗體黏附至鼻腔、氣管與皮膚的肥大細胞表面導致過敏反應,因而可以降低寶寶未來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
母乳寡糖分泌量與先天基因型有關
然而,儘管母乳寡糖具有良好的抗過敏效果,卻不是每個媽媽的母乳寡糖都可以有相同程度的影響力。在 2017 年的一篇台灣研究中發現,母乳寡糖的豐富度及分泌量會受個人先天基因所影響,這個關鍵基因是「FUT2基因」,並可藉由這個基因上特定位點的基因分型,區分為「分泌型」及「非分泌型」兩種,而國人據統計約有 15% 的人是屬於非分泌型[4]。
若為非分泌型的媽媽,母乳中的母乳寡糖豐富度及分泌量,最低可能只有分泌型媽媽的 1/7;此外,也有研究發現,由非分泌型媽媽母乳餵養的寶寶,血液中 IgE 抗體的濃度普遍較高[5],並可能伴隨一定程度的過敏症狀。然而,儘管為非分泌型的媽媽,因人類的母乳寡糖不論在種類與總量上皆較其他物種的乳汁(如:牛乳、羊乳)豐富,配方奶更無法取代,因此仍建議非分泌型的媽媽以哺育母乳為優先,並再額外搭配其他方式補充給寶寶。
據統計,台灣每 5 位嬰幼兒就有 1 位患有異位性皮膚炎[6],若是一歲以上仍未痊癒,則代表很可能已產生終生的過敏體質。孩子的健康不能重來,腸道菌叢作為影響過敏體質三大因素之一,媽媽們如能提早了解自身母乳寡糖 FUT2 的基因型,並依據個人體質採取相對應的行動,則有機會能提早預防並改善孩子未來的過敏症狀。
► 母乳寡糖究竟是否足夠?馬上了解自身的 FUT2 基因型
參考文獻:
1. Moore and Townsend, 2019, Royal Soc Open Bio.
2. Bode, 2012, Glycobiology.
3. Bauche and Marie, 2017, Clin Trans Immunol.
4. Tu et al., 2017, Pediatr Infect Dis J.
5. He et al., 2001, 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
6. Wang et al., 2016, Pediatr & Neonatol.
|
撰文/Eason Tseng
校閱/Melody Su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2/02/22
(#台灣基康127)